我省現有各級各類學校食堂14641家,各級各類在校學生約1100萬,占全省常住人口的近1/4。江西省教育廳始終把守住食品安全底線作為重要任務和職責,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最嚴”要求和黨中央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開展專項整治的決策部署,重點圍繞解決學校及幼兒園食品安全主體責任不落實和食品安全問題,堅持底線思維,嚴防、嚴管、嚴控食品安全風險,促進形成多方共治格局,確保校園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食品安全事故,取得初步成效。
一、“瞄”準一個中心,把好“風向標”
江西省教育廳把筑牢學校食品安全堅實防線作為抓好食品安全工作的中心任務,與中央和國家決策部署保持高度一致,及時轉發上級文件,傳遞上級聲音,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具體貫徹落實的意見。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印發了《關于轉發〈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的通知》《關于轉發學生用餐集體配送單位食品安全風險隱患排查工作的通知》《關于開展2019年秋季學校食品安全風險隱患排查和督查工作的通知》。國慶前夕,嚴格按照國家十部門部署要求,嚴格應對后期豬肉價格上漲穩定大中專院校食堂飯菜價格,要求大中專院校盡快將食堂承包租賃費和管理費直接惠及學生,開展督查,推動落實穩定飯菜價格和學校食堂實行“零租賃”、免收管理費的要求。
二、“扭”住兩個重點,細耕“責任田”
一是“扭”住學校食堂、超市(小賣部)管理,精準發力。印發了《關于印發江西省學校(幼兒園)食堂經營“十必須”、采購“十不準”的通知》,制成掛圖3萬余套向全省學校和幼兒園免費提供。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學校食堂食材供應安全工作意見》,進一步規范學校食堂經營行為,為學校食堂食材供應劃出“紅線”,讓政府相關職能部門一同參與學校食品安全問題整治,促進形成多方共治格局。
為有效解決校園零售食品監管難問題,印發了《關于推進校園智能零售食品監管平臺建設保障學生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的通知》《關于印發〈江西省校園智能零售食品安全監管指導性方案〉的通知》,建成了全省校園智能零售食品監管平臺,充分利用“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等現代科技手段,加強校園零售食品流通安全溯源管控。10月上旬,組織全省11個設區市相關負責人對校園智能食品監管平臺進行培訓,將各地校園智能零售食品管理納入省“監管平臺”統一管理,保障學生零售食品安全。
二是“扭”住學校對外承包或委托經營食堂、學生集中用餐配送單位監管,精準發力。印發了《關于加強中小學校學生集中用餐管理工作的通知》《關于印發〈江西省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辦法〉的通知》,對各級各類學校自主經營食堂、對外承包或委托經營食堂、學生集中用餐配送單位、校園超市(小賣部)分別作出了不同的管理規定,對學校引入的食品經營單位提出明確的準入和退出條件,并要求與學校簽訂合同和責任書,落實食品安全各自應承擔的主體責任。
三、“錘”實三級檢查,布好“高壓線”
一是學校開展食品安全自查自糾,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二是屬地教育主管部門對學校食堂、超市(小賣部)及周邊副食店開展拉網式大排查,并將整改結果予以公示。
三是在每年春秋兩季開學,或重大活動及節假日期間,開展省級聯合督查。2019年9月,省教育廳聯合省公安廳、省網信辦、省市場監管局開展整治食品安全問題聯合行動。10月,聯合省市場監管局組成5個聯合督查組分赴所有設區市,深入學校開展食品安全專項督查。
據初步統計,自今年9月開展整治工作以來,檢查學校食堂、供餐單位及校園周邊食品經營戶25663戶次,督促食品經營者開展自查數19946戶次,自查出食品安全問題或隱患4609個,完成整改問題隱患4561個,約談學校食品安全負責人1149人次,立案查處266起,沒收違法經營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劑299公斤,取締無證經營者27戶,及時有效防范校園食品安全風險。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教育部和江西省省委、省人民政府指示要求,進一步提高抓好校園食品安全的政治站位和行動自覺,重點抓好學校食品安全主體責任不落實和食品安全問題,尤其是當前學校食堂食材供應、食品經營單位綜合考核、規范校園“明廚亮灶”建設、校園零售食品的智能化監管、學校食堂穩定飯菜價格和學生伙食費規范使用等工作,確保師生“吃得安全、吃得健康”。
文章來源:江西省教育廳
文章來源于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